top of page

【音樂救援】之3- David Darling/ 帶著巴哈走進溫德斯的電影







已經過了大半天,大衛戴著耳機,一個人在錄音室裡,反覆拉布農族Pasibutbut (祈禱小米豐收歌)的最後一個段落。為這短短三分鐘,他錄了24軌的大提琴,每一軌之間微妙的錯開零點幾秒,緩緩堆疊,模擬整個弦樂團實況演出的氣勢。

乍聽以為這錄音室裡塞了一個隱形弦樂團:幾個人的拉綿長低音,幾個人拉悠揚旋律,有人主攻撥彈,還有人以顫音裝飾。只是,這些人通通是大衛,他很有條理的配置,高中低音錯落,整齊又不太整齊,以一個人營造出一個弦樂團的音效。這只有大衛辦得到。

他是指揮也是樂手。 他創造的音樂是活的,呼吸有厚度和溫暖。

Pasibutbut是布農族最神聖的歌謠,八部合音必須結構密實,緩緩攀升,一圈又一圈,所有聲部相互堆疊,天衣無縫地上達天聽。只有如此,才能保證未來一年的豐收。

大衛安靜等待,直到合唱抵達巔峰之前,那個間隙他巧妙運弓滑入。在人的歌聲結束之後,他的琴音繼續綿延,烘托出整個山谷的盪氣迴腸,悠然神往。

這是20年前,在科羅拉多州錄音室的一幕。這張霧鹿布農族和大衛合作的專輯《Mudanin Kata》(意思是「歸鄉的路」),為我獲得金曲獎最佳製作人的頭銜。

Wikipedia 說這是David Darling 最不尋常的一張錄音,偏離他原有的路線。

幾天前,朋友傳來大衛的訃聞,1月8日,他在紐約北邊康乃狄克家中安詳辭世。 我驚愕不捨,好像不過才昨天,我們還在他家裡錄音,挑曲子,他寵溺的黑貓Beast (野獸)在腳旁穿梭。

大衛在ECM早年是以獨奏脫穎而出。90年代加入挪威鋼琴家Ketil Bjornstad 的海洋四重奏。有高手護航,讓David的演出被激勵,深情又狂野。四重奏裡的挪威當家鼓手Jon Christensan去年二月才離世,如今大衛也跟著走了。一年裡,我喜愛的海洋四重奏,喪失兩位成員,令人悵惘。

近二十年,大衛的作品大多被納入「新世紀」音樂,甜美、沈靜、深思。連唱片的標題都非常心靈取向: 《Gratitude》,《Homage to Kindness》,《Prayer for Compassion》…。

我想,大衛企圖以他的音樂,擘劃一個世界,那裡沒有戰爭、貧困、狡詐或謊言。只有自然的安適,風的粉彩,雲的天光,鳥語蛙鳴 。貓咪拱起背,伸伸爪子又趴回去睡。

大提琴的弓弦拉開夜幕,也拉開晨霧。在他營造的世界裡,歲月靜好,神秘而純淨。喜歡的人,覺得他的音樂很療癒,是心靈Spa,但有些人或許覺得太甜美而單純。

大衛生性溫暖,他想要走入人群,不願唱高調。他成立「Music For People」基金會,致力於啟發人們「玩即興」。 他說:「音樂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權利。」 他也說:「音樂如呼吸。只要你還在呼吸,你就已經是個完美的樂手。」 每個人都可以創作音樂,沒有「我不夠好」這回事!

晨起,以音樂紀念大衛。 聽他得葛萊美獎的《Prayer for Compassion》、2001的《Cello Blue》,然後回頭去聽九零年代的The Sea I & II,流淚一個早上。

他的音樂,就好像巴哈走進溫德斯的電影,舒展的賦格行走在在遼闊天地之間。四顧無人,孤寂裡搵著溫柔,因為有大提琴相隨,就邁開腳步一直走下去,直到世界盡頭。
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SWz4FG_PxXU “Remembering Our Mothers“, from 《Prayer for Compassion 》
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fgUruvz90wU “Pasibutbut“,from 《Mudanin Kata》
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tiFihmQ6y90&pbjreload=101 “Stones Start Spinning” from 《Prayer for Compassion 》
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uN8Rq3XwqCU "Solitude", from 《Cello Blue》

141 views0 comments

Yorumlar


bottom of page